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11:20 点击次数:124
前段时间,美国新任国务卿刚上任,就召集日本、印度、澳大利亚三国外长举行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会后发布联合声明,虽未点名中国,但意图明显。(来源:环球网等多家媒体报道)此次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,背后的深意和中方的回应,值得我们深入探讨。
鲁比奥成为美国国务卿这一任命备受瞩目。他出身于古巴移民家庭,2010年当选美国联邦参议员,还曾参加2016年美国大选共和党初选,与特朗普有过激烈交锋,后来却成为特朗普的非正式外交顾问,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还是特朗普副总统人选的最终竞争者之一 ,最终在特朗普新政府中出任国务卿。
鲁比奥(资料图)
当地时间1月20日,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9票支持、0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其任职,这一“压倒性的两党投票结果”显示出他获得了两党一定程度的认可。然而,鲁比奥长期以来是“反华急先锋”,被中方两度制裁,他上任后的行动自然引发诸多猜测。上任第二天,鲁比奥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外交行动,与日本、印度、澳大利亚三国外长举行“四方安全对话”。要知道,美国新政府领导班子首次对外接触,通常是与加拿大、墨西哥等邻国,或者北约盟友,鲁比奥此举打破惯例,背后意图耐人寻味。
在这次“四方安全对话”后,美日印澳四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。声明中提到“强烈反对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”,看似没有明确指向,但结合近期国际形势,很明显是在对中国在东海、台海、南海的行动指手画脚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中国在这些海域的行动都是依法依规进行的。
鲁比奥(资料图)
比如中国海警在相关海域开展常态化执法巡查,目的是维护中国渔民的合法权益,保障海域的正常秩序。但美国及其盟友却将此歪曲,试图通过这样的声明来限制中国在自身海域的正当活动,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。美日印澳搞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其实早有渊源。这个机制最初是为应对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而建立的合作机制,旨在提供人道和灾难援助,一开始只是松散的伙伴关系。
2007年,“四方安全对话”的四方对话机制建立,成员国强调其外交性质,并广泛关注地区问题,包括基础设施、人道主义援助、救灾、气候变化和海上安全等,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实际上处于“休眠”状态。直到2017年,被特朗普政府恢复,拜登上任后更是将其升级为“定期会面”的领导人峰会,成为美国政府“印太战略”的主要抓手,近年来在军事等实质性领域小动作不断。美国推动这一机制,就是想在亚太地区搞“小圈子”,遏制中国发展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面对美日印澳的无端指责和不合理要求,中方迅速做出回应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应了三句话。第一句,中方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,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,不会带来和平和安全,不利于亚太世界的和平稳定。这就表明中国一直倡导的是和平合作的国际关系,反对美国这种拉帮结派搞对抗的行为,因为这种行为只会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。第二句,中方在有关海域的活动合理合法,无可非议。这直接有力地回击了美日印澳对中国在东海、南海活动的污蔑,中国的行动是基于国际法和自身主权,不存在任何问题。第三句,希望有关方面多做有助于增进各国互信合作的事情。这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,倡导合作共赢的态度,呼吁各国摒弃对抗思维,共同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努力。
中方这三句话,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深意。从国际影响来看,中国的回应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维护和平、反对霸权的立场,赢得了国际社会许多国家的认可和尊重。相比之下,美国及其盟友搞“四方安全对话”这种对抗性的行为,遭到了不少国家的批评。许多国家认识到,这种集团对抗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反而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。
美日印澳演习
从美国自身利益角度分析,美国推动“四方安全对话”来遏制中国,真的能达到目的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一方面,“四方安全对话”的成员利益并不完全一致。以印度为例,印度近期主动选择与中方缓和关系,其外长苏杰生发表讲话,称中印关系关乎两国发展前景和全球秩序,印将在相互尊重、相互敏感、相互利益基础上,着眼长远处理对华关系。
印度参加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更多是想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,获取自身利益,而不是完全倒向美国。美国难以拿出足够的筹码让印度彻底站到自己这边,这就导致“四方安全对话”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合力来遏制中国。另一方面,美国这种行为也会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利益。美国一味地搞对抗,破坏了国际合作的氛围,让其他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降低。而且,美国将大量资源投入到遏制中国的行动中,也会影响其自身在其他领域的发展。
再看美国国内情况,美国国内存在着诸多问题,如经济不平等、社会分裂等。美国政府通过在国际上制造与中国的紧张关系,试图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,缓解国内政治压力。但这种做法只是治标不治本,无法真正解决美国国内的深层次问题。长期来看,这种对外对抗的政策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矛盾。
四国外长(资料图)
对于未来中美关系以及地区局势的发展,我们可以有以下几点思考。第一,美国应该认清现实,摒弃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,停止在国际上制造对抗。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,合作才能实现共赢,对抗只会两败俱伤。第二,其他国家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盲目跟随美国搞对抗。各国应该从自身利益出发,积极推动国际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。第三,中国将继续坚定地维护自身主权和利益,同时也会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,积极推动与各国的友好合作。
中国有能力、有信心应对任何外部挑战,也愿意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。总之,美日印澳通过“四方安全对话”向中国发“最后通牒”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,中方的回应有理有据,展现了大国风范和维护和平的决心。未来,国际社会期待看到的是各国通过合作共同发展,而不是对抗和冲突。希望美国能早日认识到这一点,与中国和其他国家一起,为构建一个更加和平、稳定、繁荣的世界而努力。